要把控一个产品,了解以下几点就够了

作了半年的产品汪,工作的每一天都很新鲜,每天都是收获满满。今天听同事分享了一些做产品的经验,很受用。也开始反思自己,应该多多思考、记录工作中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事情。做得好的事情值得总结,因为下次也许可以做得更好;做得不好的事情也不要羞于见人,找到犯错的原因,杜绝错误再次发生,同时警示自己力争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

背景:这个产品之前的产品经理是我们部门的产品总监,因为有其他工作安排所以将相关工作交接给了产品组另外一个同事。我觉得还是蛮有借鉴价值的,所以记录下来了。整个交接工作围绕版本迭代计划、项目进展、技术研究点、盈利模式展开,下面将进行详细阐述。

版本迭代计划

产品经理应该要清楚整个产品将要到达的形态,但是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产品经理也未必有能力在策划初期考虑全面。所以,通常情况下,产品仍然是在用边做边调整的方式在进行迭代。但是不管外部环境(市场)怎么改变,产品经理对这个产品的把握应该尽量全面。在此基础上根据产品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各版本的功能点。

要注意的是,产品经理应该要具备版本亮点的提炼能力。
第一次领导问我:这个版本与上个版本有什么差异?
我是这么回答的:

本版本的策划点有:
新增开启、关闭摄像头的功能;
新增我的会议:待参会议、历史会议详情;
新增通讯录(内部会场、外部会场);

被痛批一顿后,我是这么写的:

本版本的策划点有:
手机端视频时更省流量;(新增开启、关闭摄像头的功能的目的是为了节省手机端流量;)
新增个人会议管理,如待参加会议列表与历史会议列表;
新增企业通讯录管理;

(还有优化的空间:-D)提炼亮点的原因有几个目的:1、向领导汇报时,领导能清晰地知道产品进展;2、帮助市场、运营人员了解产品卖点;

除了对产品整体形态的把握以外,产品经理也需要制定一个较为固定的产品迭代周期。例如两周迭代一个版本、三个月迭代一次,根据产品和市场的需要制定一个合适的迭代周期。例如互联网产品的迭代周期通常为1-2周进行小版本迭代,1-2个月进行大版本升级。但总的来说,迭代周期不宜超过三个月。

项目进展(市场反馈)

产品经理应该关注的第二个点是市场反馈。有一些人可能想着能一口气做个完美的产品,耗时很长,但是做出来的东西确很有可能并不完美,但此时市场机会也许就丢失了。如果你规划的产品需要耗时超过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才能完成时,你应该当机立断对功能点进行优先级排序,将那部分不重要且耗时的功能点放后,抓紧时间尽快出版本。有一个初级产品后,立即投放市场搜集市场反馈。市场反馈是产品迭代的基础,如果只顾闷头苦干没有来自用户的反馈,很可能产品越做越偏,最后离用户想要的东西十万八千里,这是也没时间进行纠正了。因此,分阶段迭代产品,同步给市场,及时搜集用户的反馈,这样才能推动产品走上正轨。

技术研究点

逛产品群时,经常会看到一些话题“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吗?”,对此我的看法是懂的越多越好。非计算机专业或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也许在干产品之初对技术不了解(懵),但是千万不要畏惧,多问、多了解有助于对整个产品的把控。但是不懂技术也并不意味这干不好产品,能清晰地向技术人员表达自己的需求就行。
技术研究点是指那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突破的难点,一旦被攻破这项技术马上会转变为产品的技术壁垒,拉开与同类产品的距离。正因为技术研究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所以需要提前进行攻关。

盈利模式

产品的盈利模式关乎产品的生死,卖软件还是卖服务。不同的盈利模式决定了产品不同的形态,产品经理应考虑产品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