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应该拥有的6项特质

产品经理的软实力!

自信

我是学软件工程出身的,也有一些开发经验。很多同事知道后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不去干开发?”、“真实浪费了这么好的专业啊!”(此处配上吃瓜群众惊讶脸+一脸同情),大概在他们眼里产品这个岗位是那些实在找不到工作的人最终的归宿。
产品经理之于产品就像导演之于电影,其它不说,首先这点就很像——电影圈里大家经常调侃导演并发出疑问,互联网圈里大家则经常调侃产品经理并发出疑问。
对一部电影来说,圈钱有制片人、剧本有编剧、演戏靠演员、拍摄靠摄影师和灯光师,似乎前面几个角色凑一起鼓捣鼓捣就能成一个电影。但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电影里,导演的烙印会那么深呢。提到山楂树之恋、红高粱、满城尽带黄金甲,你马上会想到“这是老谋子的作品。”
导演(产品)负责哪些事?

  1. 对要拍出一个什么电影心中有数。(对要做出一个什么产品心中有数。)
  2. 参与电影场景乃至剧本的构思和创作。(参与产品的设计和构思。)
  3. 有自己的判断力、品味和审美倾向。
  4. 协调调度整个团队的资源和人才。
    因为以上几个方面,所以产品经理需要从整体上对一个产品的质量负责,并且,也因此人们会认为产品是产品经理的作品。

把握核心业务&划分优先级

在进行产品策划初期,应当结合开发周期和资源,对业务目标进行划分。核心业务目标优先进行策划和实现。如果产品并没有明确开发周期,以两个月为限,一个版本保证在2个月内完成。

围绕核心业务推导出核心功能,核心功能是指那些不能没有的功能点。很多PM想着要做出一个完美的产品,策划的产品非常庞大,可能要花上半年才能开发完。我比较认可的做法是优先做出一款能用的产品,在能用的基础上去完善功能、去优化用户体验。这样整个版本的迭代就会非常轻,也非常迅速。对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而言,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需求池

每个产品经理都应该有自己的需求池,用于随时记下工作中碰撞出的好点子。最开始的时候,我对这句话不以为然,直到进行第二次产品迭代时,突然发现之前想到的一些好点子竟然全部想不起来了。

全局观

作为产品经理应该有全局观,每天问自己一遍:
“现在产品做到什么样子了?”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预计可以按时完成吗?”

产品经理需要和整个产品团队的人密切合作,因此需要清晰了解什么是自己该做的。如果事事都管,最后一定会累死,效率还低。不属于自己处理范畴的事情果断提交相应的人做处理,应该自己处理的事情一定深入处理好、避免返工。

风险把控

风险管理是项目经理的必杀技之一。在我们公司,项目经理的活是产品经理干的(产品经理是万能的),所以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学会风险把控。风险把控是指,了解产品中的风险项,并制定应对策略。产品的风险项包括:项目中的技术难点、人员能力不足、人员流动……
技术难点:需要产品经理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随着PM从事某个领域的时间越长,对该领域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多向技术总监请教,也很重要。
人员能力不足:如果分配的团队成员是刚毕业的新人,技术能力不过关。PM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应该考虑到新人开发进度慢,应该多预留缓冲时间。在进行工作量评估时,主要咨询该成员的领导,并询问是否在此基础上预留缓冲时间(新人很难对工作量有准确的评估)。遇到技术问题时,应该主动拉上该成员的领导进行讨论协助解决(新人遇到问题可能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找谁解决,导致问题搁置,这种情况下,需要PM主动协助解决)。
人员流动:一定要注意产品文档的规范。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团队成员之间多多进行分享。

创新 = 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

我一直都不认为,天马行空叫做创新。我理解的创新一定是基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把握。你问用户需要什么,用户说:“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你天马行空的认为除了让这匹配马的速度更快之外,我还可以给这匹马涂上五彩斑斓的颜色、为这匹马配上定位器、建设一套人马语言翻译系统……这是创新吗?

福特认为,用户是需要一种更快的交通工具,所以他的解决方案是一辆车。